菜单

Q
发布于 2025-10-17 / 10 阅读
0
0

编制真的就是稳定吗?

初次接触社会的普通人的一面之辞,在此叠甲。

过去发生的

铁饭碗破碎的前科

  • 三大改造到90年代

行政机关,国有企业,大型工厂等等,都是为国家工作的铁饭碗公有制体系下所有人都拥有“铁饭碗”。

  • 90年代经济改革

1998-2003年,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2818W人,还有不计其数的“待岗”,“放长假员工”。接线员,电影放映员,邮政投递员等等曾经无比风光的职业突然就被剪除了。

亲历者的两种反思

  • 一种人认为,铁饭碗被打碎是因为 技术取代了人工。农田里练体力不如办公室玩脑力,车间里磨锤子不如格子间里做软件。越有技术越不容易被下岗。这种人很有可能疯狂“鸡娃”,逼下一代考名牌大学,学习。

这背后的人生观是 “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工具之一”

  • 另一种激进的认为,“劳动“本身就是下岗的原因,不需要劳动与生产的岗位,才是真铁饭碗。普通技术工种可以被取代,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取代办公室主任,“劳动创造社会价值”,“权力可以分配社会价值” 。这类人可能疯狂让下一代考“科举”,拿权力。

我怎么认知这件事

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工具之一

如果认为第一种想法是正确的,背后的人生观就是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工具。
当AI抢走了客服岗位,ETC抢走高速收费员的岗位,哥们下意识的想法是:
他们的工作没有技术难度,门槛太低了。技术更迭导致供需关系出现变化嘛。作为劳动者,我们应该终身学习,让自己保持竞争力。

这种人生观在主流叙事中非常常见,但这个人生观有一个问题:
生活在如今这个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时代里,技术更迭的速度比学习的速度快的多的多~

电话客服,原画师,托福雅思老师,程序员都大量下岗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“原画师”出现。
工业革命让英国农业人口从60%下降到10%,信息革命让美国的工业人口从40%下降到8%。AI又会把多少白领人口赶出写字楼呢。

所以如果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,那么铁饭碗压根就不存在。AI到工作效率将会超越大多数人类,未来,人类绝大多数“高端”的工作内容都可以交给“熟练使用AI的普通人”来完成。

此时可能有人会说,一代人应该只能遇到一次生产力革命。所以现代的我们只要熟练掌握AI,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了,等待下一次生产力革命社会变革,早就退休不干了。

那么,代价是什么,退休意味着什么。

退休意味着什么

退休可不止意味着以后可以不工作也可以领工资,它更意味着你从“支撑社会的中坚力量”变成了“社会决策中的边缘人”,意味着之后的每一笔工资都来源于当代年轻人上缴的社会保险。退休意味着变成“被制度保护的弱势群体”,成为被忽视的人。

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候,没人会专门花心思给退休老人做“适老优化”,比如我每次假期回家都有固定工作,帮老人解决手机使用问题,办理各种认证,下载软件,甚至调整屏幕亮度。

如果你问我所有事务都在手机上办理合不合理,我肯定觉得合理,方便又可以节约社会资源。线上办理所有业务简直就是社会的共同追求,但老人们是这么想的吗?不好意思,没人在意老人怎么想。

我见过为老人专门做软件的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诈骗犯,一种是想混奖项的大学生

没有工作的能力,没有决策的权力,除了适应别无他法。但是现在年代的老人已经是最有尊严的老年群体了。
现在互联网上还会出现“互联网适老”的话题。学术点回答是“50,60后是社会原子化前出生的人口”,通俗点讲就是“人家有孩子,有很多孩子”。
他们虽然已经是“社会边缘人物”,但是他们的孩子还处于四五十岁壮年期,孙子还处于20多岁的青年期。爸妈会在开会时提出适老提案,我也会在上网时呼吁关注老年人群体。这一切的核心都来自于“我家真的有老人”。我真的看得见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不便,我愿意牺牲自己的工资当作给他们的养老金。老年人电信诈骗的现象能得到社会的重视,那不是因为社会重视老年人的利益,而是因为中年人不愿意让爸妈把退休金打到别人的卡里去。

我们这代人,以后会有几个孩子。我们七老八十的时候,有多少子孙能为我们说话?原子化社会之后的老龄化现状,可以参考日本的恨老现象。

如果认为人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工具,你需要退休前时刻掌握每一代AI新技术。退休后,下一代人就成了维护生存的唯一保障。因为一切收入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。而政府财政的一切收入都来自于“正在工作的中青年人口

收入来自于财政?

编制内那些容易被AI替代的岗位,不也是收入完全来自于财政的“退休人群”吗?
如果“技术”都没能成为铁饭碗,那么“编制”更不可能是铁饭碗。
因为在AI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,编制本质上和退休没有差别。
编制只是一份保证书,一份没有违约惩罚的“保证书”。只要缺少了下一代人的财政支持,这个保证书就可能随时被撕碎。财政变困难时,吃财政饭的事业编就会开不出工资,这样持续下去,就会新一轮的“我不下岗谁下岗!

60后的退休潮才刚刚开始。比他们更大的2.5亿老人,本来就不可能引起“退休金”的崩塌。
城乡二元制度,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人均不到200。一亿多农村老人的养老开支,也就相当于不到200W普通编制内员工的退休金。经历过大下岗的城市老人们,大多也不属于编制内,平均退休金不到3000块,相当于体制内退休的“半个人”。

这么算下来,目前交社保的10亿人,也就相当于供养了3000多万编制内退休人口而已,平均下来33个劳动人口养1个退休老人。就这,养老金还年年喊着不富裕呢。

那等到我们退休呢。等到最热衷于考公考编的我们这代人退休时呢?还能有33个劳动人口养1个退休老人吗?

铁饭碗对于我们这代人是什么

  • 第一:终身学习,成为行业内的熟练掌握AI的人

  • 第二:响应三胎政策,让国家的人口不要出现断崖式下跌

  • 第三:希望世界和平,不要让时代的尘埃成为人生的大山

但是,这个结论非常扯淡。是我不想终身学习吗?是我不想结婚生子吗?是我想开启S3吗?

我们这代人,铁饭碗不是给普通人留的了,它会留给不太普通的人。
不需要努力,没有风险,高额的收入,崇高的社会地位。这才是铁饭碗。不太普通的人没那么远,比如:
大学毕业回老家凭运作面试“人才引进计划”,免笔试拿事业编,工作没俩月通过内部考试转成行政编,随后立即下放街道镀金一两年,时间一到立马召回市区,四五年左右,大概可以正科了。到时候单位宣传一下:“干部年轻化搞的颇有成效

追求铁饭碗的,注定会被铁饭碗抛弃,真正配的上铁饭碗的人,根本不需要“追求”铁饭碗


评论